【講座消息】「侘(わび)」如何可能—— 批判與重構

張貼日期:Apr 14, 2018 11:48:57 AM

【講座消息】「侘(わび)」如何可能—— 批判與重構

【時間】2018/4/29(日)14:00-16:30

【報名網址】https://goo.gl/forms/TNuZWuFZFwGYCJxy2

【地點】十四山村日本語塾(台北市士林區天玉街22號)

【收費】每人150元,現場收費,附茶水、點心

【內容簡介】(主講人戶倉恆信,中文講座)

在討論如何「侘」之前,相信大部分的人心裡會出現一個疑問,「侘是什麼?」,接著通過辭典或Google來檢索字義而得到許多字面上的解釋。然而,若「侘」僅從文字解說就夠被解釋,可以被既存的詞彙替換,那麼「侘」就不太可能進入日本固有的審美範疇。

わび:寂とともに日本独自の美的範疇の一つ。主に茶道で重んじられる。本来「満たされない」「不足の」を意味する言葉であったが、茶道が始まった初期以来、物質的な不足の状態を超えた精神的充実をめざす境地を指すようになった。侘びの性格としては不均衡、簡素、枯高、自然、幽玄、脱俗、静寂などが挙げられる。

Wabi : A Japanese concept of beauty, this term is generally used together with sabi. Primarily a tea ceremony term, it originally meant insufficient and not thorough. However, in the early days of the tea ceremony (Momoyama period) it came to connote the fulfilment of material things. 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bi, asymmetry, simplicity, wizened austerity, naturalness, subtle profoundness, unconditioned freedom, calmness, etc. are selected.

以上兩段對於的「侘」解說摘錄自《日本美術用語辭典》。語意為「侘」跟「寂(さび) 」是兩個常被並用的詞彙,是日本獨有的審美範疇之一。現今主要是在茶道上被重視的概念,其原意是「不充分的」、「不足的」。但茶道開始的初期(桃山時代)之後,逐漸轉化為表示超越物質不足之情形,嚮往精神充足之境地的詞彙。侘有許多特質,如不對稱、素雅、枯高、自然、幽玄、脱俗、静寂等。

然而問題在於,即便閱讀了上述解釋,心裡還是會產生「侘到底是什麼?」的疑問。如同未嘗接觸平安文學的人而言,初見本居宣長所提倡的「物の哀れ」此一審美範疇的詞語時,必然會產生「物哀是什麼?」一樣,對於未嘗接觸日本茶室文化的人而言,難以僅用上述解說而體會「侘」的美。

於4月29日的講座,我會先提出認識「侘」的現代意義,探討「侘」與我們生活之間的距離關係,進而解說「侘」在禪修上的位置,並思考論題所謂「侘」如何可能?